
近期,高温与旱期叠加,给虾蟹养殖带来严峻挑战。12316惠农直播间连线省名特优水产品体系首席专家赵大显教授,结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高温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从多方面为养殖户提供实用指导,助力保障产量稳定。 高温旱期虾蟹养殖面临三大核心风险:一是水质易恶化,高温导致水体溶氧骤降,微生物代谢加快使氨氮、亚盐飙升,藻类变化引发 pH 值波动;二是虾蟹易受生理应激,出现摄食减少、蜕壳困难、免疫力下降等问题,病原菌爆发风险增加;三是生态易失衡,蓝藻水华易爆发,底质因残饵粪便分解加速而腐败。 针对这些风险,赵大显教授提出关键应对措施。水质管理上,每 7-10 天注水一次,保持水位 1.5-2 米,定期检测指标,超标时及时处理。溶氧调控需把握时机,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促进水层交换,凌晨至日出持续增氧,蟹塘夜间宜开微孔增氧设备。 水温控制可通过注入低温水、提高水位、搭建遮阳网及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实现。水草与底质管理方面,要及时打捞腐烂水草,保留高温草并合理修剪,每 7 天用微生物制剂改良底质。科学投喂应避开高温时段,采用少量多餐模式,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C。同时,要做好病害防控,定期用益生菌调节水质,发现病害及时隔离。日常管理需高频巡塘,记录相关数据,建立预警阈值和联防机制。 赵大显教授强调,高温干旱虽有挑战,但通过精细化管理可有效规避风险。养殖户可联系当地水产技术推广站,获取实时气象预警和定制化方案,全力保障虾蟹养殖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