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1日,江西省名特优水产品产业技术体系推广副首席、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科学系主任简少卿,在进贤县三里乡开展退捕渔民水产养殖技能培训,培训主题:“从‘捕捞’到‘养殖’的绿色渔业之路”,来自周边乡镇的25名养殖户参加了本次培训。 培训开篇,简少卿梳理了我国水产养殖技术发展历程,从古代《养鱼经》记载的传统养殖经验,到 1958 年“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字精养法形成,再到2016年起 “生态优先、量质并重” 的发展方向,清晰呈现产业转型趋势。结合数据来看,2024 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超7300万吨,其中养殖产量 超6060万吨,占比 82.4%,捕捞产量约1298万吨,占比 17.6%。这些数据直观表明,养殖已成为水产业主流,退捕渔民转向养殖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此次培训以 “实用、可操作” 为原则,重点讲解特种水产养殖技术与水产健康养殖关键内容。在特种水产养殖方面,简少卿介绍了如克氏原螯虾、河蟹、黄鳝、鳜鲈、中华鳖、黑斑蛙等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方向,同时提及养殖设施、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病害防治等核心研究内容。在水产健康养殖板块,“八字精养法”是讲解重点。简少卿讲解了这一经典养殖方法的三层逻辑:“水、种、饵” 作为物质基础,需关注水质调控、优质苗种选择与科学投饵;“密、混、轮”作为技术措施,要通过合理密度、品种混养、轮捕轮放提升养殖效益;“防、管” 作为保障,强调鱼病 “以防为主” 和日常巡塘、档案建立等管理工作。 培训中,简少卿还结合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强调水产养殖的社会与生态价值,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优质动物蛋白,也是农民致富、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的重要途径。同时,他分享了南昌大学相关团队的实践经验,其中“稻渔工程”团队还获第 24 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 后续省名特优水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将继续通过“专家+试验站+ 示范基地”等模式,为进贤县退捕渔民提供长期技术跟踪服务,帮助其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推动当地渔业绿色生态养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