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5日,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兼社会服务处副处长洪惠一行,莅临南昌大学与江西省名特优水产品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展开深度交流座谈。参与人员包括江西省名特优水产品产业技术体系龟鳖健康养殖岗位专家彭扣、质量安全与环境控制岗位专家胡蓓娟,以及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戴银根研究员、傅雪军高级水产师。三方围绕龟鳖健康养殖、环境控制、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等核心议题,搭建省岗与国家岗协同沟通桥梁,为江西渔业高质量发展破题献策。 交流伊始,彭扣与胡蓓娟两位老师带领洪惠教授团队参观实验室,现场展示近年来研究进展与成果。从养藻设施的运行原理,到鱼蚌藻菌等核心项目的实践应用,彭扣重点介绍甲鱼养殖相关技术突破,胡蓓娟则详解质量安全与环境控制领域的工作进展,让国家岗专家直观了解江西龟鳖产业的技术基础与研究方向。 进入专题座谈环节,省岗与国家岗展开高效互动。作为江西省名特优水产品体系龟鳖健康养殖岗的“一线代表”,彭扣老师结合产业调研及科技服务情况,从“基础优势-现存痛点-合作需求”三个维度,汇报江西龟鳖产业实际情况。在产业基础优势方面,江西甲鱼种业优势显著,种蛋种苗供应量占全国市场60%,稳居全国第一;以洪一江教授为首、彭扣等负责执行的团队培育的中华鳖“鄱湖1号”苗种,具备生长速度快、裙边宽大、产蛋率高、成活率高、营养品质好、适应性强的特点,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现存实际痛点主要包括,部分中小养殖户采用高密度养殖,存在完全依赖商业化饲料投喂、养殖水环境安全风险、用药不规范导致药残超标、品质不高等问题,使得甲鱼肉质下降、腥味加重,拉低其高端营养保健滋补品的市场口碑;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养殖模式下的生态甲鱼品质优良,但因缺乏权威营养检测报告、品质评价方式匮乏、媒体宣传力度不足,终端售价仅比普通甲鱼高10%-15%,生态价值未充分体现;同时胡蓓娟补充,基层养殖户“用药不规范”“台账记录不全”,药残影响产品质量,与质量安全检测职能存在迫切联动需求。具体合作诉求上,希望参考国家体系成熟标准,结合江西实际细化甲鱼养殖操作规范;借助国家检测资源完善甲鱼营养评价体系,针对裙边胶原蛋白、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优质蛋白、风味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口感等建立科学评价指标;借鉴供应链合作经验,探索优质甲鱼市场推广路径。 洪惠教授团队针对省岗诉求逐一回应,达成多方面协同共识。在标准细化上,国家岗提供全国龟鳖养殖标准框架,省岗补充江西气候、水质特异性数据,共同制定地方特色规范;品质数据方面,开放国家体系检测平台,支持生态甲鱼特色指标检测,协助将其纳入“国家优质淡水水产品评价数据库”,为产品溢价提供权威背书;技术培训与市场对接上,国家岗牵头设计课程体系,省岗组织基层养殖户参与培训,同时协助对接京东、盒马等商超采购部门,降低产品入市门槛。双方围绕每个需求点展开15-20分钟深入探讨,以省岗“地方视角”与国家岗“全局资源”形成精准互补,初步敲定合作细节。 洪惠教授对彭扣、胡蓓娟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指出省岗提出的“养殖规范、品质检测、市场对接”需求,与国家岗“推动淡水水产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高度契合,协同空间广阔。双方明确后续深化协作方向,围绕“技术标准共建、产业痛点共解、市场资源共享”展开,技术层面联合制定江西甲鱼养殖与营养评价标准,实践层面探索养殖规范落地措施,市场层面搭建优质甲鱼流通平台。此次省岗与国家岗的深度对接,不仅让江西龟鳖产业精准链接国家优质资源,更构建起“国家岗提供框架与资源、省岗聚焦地方实际与落地”的协同路径,为江西龟鳖产业从“种业优势”向“品质品牌双优”升级注入关键动力。 |